新闻资讯

陈逸飞《黄河颂》人物造型与借鉴影像意义

为纪念画家陈逸飞(1946-2005)逝世20周年,上海浦东美术馆近日推出了年度首个大型艺术展览——“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该展的海报即是陈逸飞创作的《黄河颂》局部。

上海油画雕塑院原院长肖谷认为,陈逸飞在艺术上的成功,其起点正是从《黄河颂》人物造型与借鉴影像互动而生发的,这是陈逸飞创作《黄河颂》背后所包含的历史性意义,决定了“视觉艺术家”陈逸飞的文化走向,更验证了陈逸飞的名言:“伟大的画,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不朽性”。

一、《黄河颂》创作的历史背景

陈逸飞《黄河颂》创作是基于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根据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而描绘的一幅展示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宏伟画卷。

同年(1969年)冬天,23岁的陈逸飞应《解放日报》之邀,在汉口路309号(申报馆)三楼309室,与徐纯中“三易其稿”,合作创作了宣传画《毛主席的红卫兵——向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同志学习》,并署名“逸中”首发在《解放日报》上,不久被《红旗》杂志社选中,并发表在同年12期的封底,这是该杂志创刊以来首次发表绘画作品。当时邮政局还发行了邮票,上海人民出版社也发行了该宣传画。由于这幅宣传画的巨大社会影响,使陈逸飞声名大振。因此,陈逸飞入了党,还被指定为上海画院所属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

1970年1月21日,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文19“革命青年的榜样”邮票1套1枚,票名为《金训华》署名:逸中

三年后的1972年,《解放日报》奉上级要求,以钢琴协奏曲《黄河》为蓝本,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四个乐章,创作四幅尺寸相同的油画作为宣传画之用,创作事宜由《解放日报》美术编辑洪广文落实。经过前期的准备,决定借调上海画院严国基(时年28岁)和所属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陈逸飞(时年25岁)、王永强(时年27岁)及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夏葆元(时年28岁)、上海美术设计公司秦大虎(时年34岁)、华东师范大学张定钊(时年34岁)等6人参与《黄河》油画组画的设计与创作。前四位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二位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在6位参与者中陈逸飞年龄最小,但被明确为创作组负责人。

《黄河》油画组画创作室仍在汉口路309号的旧《申报》大楼三楼。经过研究、讨论,《黄河》油画创作组,画分工如下:

严国基创作之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严国基画之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陈逸飞创作第二乐章《黄河颂》。

陈逸飞画第二乐章《黄河颂》

夏葆元和王永强创作第三乐章《黄河愤》。

夏葆元和王永强画第三乐章《黄河愤》

秦大虎和张定钊创作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因特殊历史原因放弃原设想,需要重画。

二、《黄河颂》人物形象诞生过程

《黄河颂》于1977年在全军美术展上,首次公开露面并引起了美术界广泛关注和赞扬,从此奠定了陈逸飞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多年后,有记者问陈逸飞“自认为最成功的作品是哪一幅”,他想了想说:“如果说之一印象,最得意的作品应该还是《黄河颂》。”

但关于《黄河颂》这件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缘起,陈逸飞本人却并没有留下什么回忆性的文字资料。只是他1997年元旦他在《新民晚报》上发表的那篇文章《既英雄又浪漫》:“《黄河颂》最初的构想,是画一个羊倌,扎着羊肚子头巾,扛着头,仰天高唱信天游。反复思量后,发觉这种表现方式几乎是在诠释《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便毅然舍弃。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站在山巅,笑傲山河。创作过程中,我把山顶明亮如炽的光感复还到画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红军战士的*枪眼里,画了一小团红布,形同一朵盛开鲜艳的小花,还在他的脚下,画上一行斜飞南行的大雁。我自以为很美,既英雄又浪漫。”

《黄河颂》布面油画、297x143.5cm  1972年作

这段文字主要说了三个意思:一是画面构想与人物安排;二是画面色调与情绪;三是“既英雄又浪漫”的时代气息。其实就一幅作品而言,最基本的当是构图及构图中的人物形象造型。但陈逸飞并没有展开对人物形象塑造过程的叙述,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使他没有对人物形象塑造过程进行叙述?其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据现有资料得知,为了更好地创作《黄河颂》,创作组团队在进驻解放日报社的工宣队老罗师傅和摄影组毕品富带领下,历时两个多月,两次深入山东、陕西、河南等省的黄河沿岸体验生活,写生收集素材,画了许多速写。当他们站在佳县古城三面绝壁凌空的山崖时,眺望滚滚东去的黄河,心中难抑从未有过的激动。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背景画的黄河中游西岸的佳县古城油画写生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画人物素描写生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画人物素描写生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画人物素描写生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画人物素描写生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画人物素描写生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画人物素描写生

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素材水粉写生

半个世纪以来,对陈逸飞《黄河颂》人物塑造基本形成这样的共识:“创作组两次深入黄河流域,收集素材,历时两个多月。其间,陈逸飞创作大量速写,确定画中人物形象。画面中一位红军战士挺拔地站在黄河旁的山崖上,眺望远方。”、“陈逸飞反复思量后,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站在山巅,笑傲山河。从画中人物从羊倌到红军战士的转变。将画面中心人物由羊倌转变为战士,是经过谨慎考虑过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调整。”等等。

这一经过谨慎考虑过的至关重要的调整,是基于什么依据呢?是什么促使陈逸飞“反复思量后,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那这个红军战士形象是怎么来的呢?是陈逸飞创造岀来的?还是借鉴了其他图像(影像)“真实性”与“瞬间”感悟后,二度创作岀来的? 

《黃河颂》色彩小稿

这是一个很有意味但能说明陈逸飞没有展开对人物形象塑造过程叙述的话题。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事实上,陈逸飞“毅然舍弃”最初的构想?促使他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并确定人物造型的真正原因,是陈逸飞见到了这幅并不起眼的抗战时期纪实影像,并对这幅影像纳入了更为宏大叙事的氛围中,导入时代主题而进行的二度创作。从中可以看出陈逸飞身处特殊历史年代,对艺术创作凸显个性的大胆突破和艺术天资的绽发。

抗战时期纪实影像  

                

抗战时期纪实AI影像 

 《黄河颂》局部

从这幅并不起眼的抗战时期纪实影像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陈逸飞在人物塑造过程中,基本参考了这幅纪实影像作品。而“手握*”的细节更是借鉴到位。现在看来之前所描述的,“据说陈逸飞在创作红军战士这个人物形象时,曾仔细研究过一张不太清晰的苏联油画印刷品中,一排排战士手握*的造型,并把这张印刷品看了一个上午”的这种说法,仅是传闻而已。

抗战时期纪实影像手握*局部

陈逸飞油画《黄河颂》手握*局部

这种“直接”而大胆“拿来主义”的运用,从某种角度来说,经过陈逸飞“跨媒介”叙事能力的综合展示,体现了这幅并不起眼的纪实影像作品在特殊年代艺术再生产机制,使陈逸飞《黄河颂》主题、画面力量和人物造型得到了质的“飞跃”和提升,形象理想化塑造和时代符号意义在此进一步得到放大,完美地突出了“革命英雄主义”、“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精神,更体现了新中国塑造英雄叙事的审美文化导向。

在从纪实影像到历史画主题的转化过程,充分呈现了纪实影像“实证性”与绘画“升华性”的共同集体记忆。从而构建了《黄河颂》歌词、音乐与图像“历史证据”谱系的“合法性”。因此陈逸飞《黄河颂》也构成了当代中国视觉艺术研究的典型样本,揭示了社会主义美术特有的艺术史现象,即在追求“真实反映生活”的同时,也提纯了意识形态美学的主观意识。

从造型艺术的层面来看,陈逸飞《黄河颂》的成功,除体现了当时油画创作的更高水准外,最有说服力的是持枪红军战士,象征着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时代背景与心声。

陈逸飞《黄河颂》局部1972

陈逸飞《黄河颂》局部1972

三、影像与艺术创作实例

有意思的是作为上海画院所属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同事,肖峰、宋韧在1972年陈逸飞完成《黄河颂》2年后的1974年,应邀创作了油画《白求恩》。首稿也曾因“表情不够坚毅”而被要求修改(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为第二稿)。更为有意思的是肖峰、宋韧的油画《白求恩》是借鉴了50多年前(1939年)吴印咸的著名摄影作品《白求恩》创作而成的。

肖峰、宋韧油画《白求恩》(1974)

吴印咸摄影《白求恩》(1939)

肖峰、宋韧的油画作品《白求恩》(1974)与吴印咸的摄影作品《白求恩》(1939)互鉴,就1970年代上海画院所属油画雕塑创作室历史而言,是继陈逸飞《黄河颂》(1972)借鉴抗战时期纪实影像之后,又一次构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经典“绘画与摄影”紧密关系的互文案例。三者不仅涉及历史真实性、媒介力量、文化认同等核心命题。其学术价值在于以微观案例,揭示“绘画与摄影”作为历史分析的独立证据,被赋予记录、教化与象征的多重使命。而且也因具有强烈的历史“现场感”而被赋予历史文献价值。

虽然“绘画与摄影”的创作逻辑、时代语境和艺术表达上存在深刻差异性,摄影作为“历史瞬间切片”,体现了战争年代对“真实”的渴求,反映人们对个体英雄的朴素敬仰,摄影可能无法体现的历史复杂性叙事。而油画则可主观地通过选择性强化单一叙事,满足以艺术重构历史、确立价值标准的时代需求,具有政治与艺术结合产物的属性,作为国家主导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时代精神的折射并承担着意识形态教化功能。但“绘画与摄影”均为解构与重构历史英雄化提供了值得关注的案例和话题。如果说《黄河颂》堪称是陈逸飞历史主题创作的巅峰之作,倒不如说是《黄河颂》体现“革命英雄主义”、“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

回顾陈逸飞艺术生涯,我们会关注到陈逸飞是将自己定位于“视觉艺术家”,而非是通常的“艺术家”或“油画艺术家”,其中的差异正是他对“视觉”概念的时代性认识和对影像的深度理解与痴迷。他的“大美术”理念是在这基础上诞生的。也正是这一理念使得陈逸飞在文化和多个领域进行大胆的跨界实践并取得瞩目的成就。陈逸飞之所以成为“陈逸飞”而为世人称赞与怀念,其起点正是从《黄河颂》人物造型与借鉴影像互动而生发的,这是陈逸飞创作《黄河颂》背后所包含的历史性意义,从某种角度上说,也决定了“视觉艺术家”陈逸飞的文化走向,更验证了陈逸飞的名言:“伟大的画,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不朽性”。

2025年4月于蓬莱阁

(作者系知名油画家、上海油画雕塑院原院长)

  • 东海期货:3月融资需求远超预期 政策靠前发力明显
  • 上海这台人形机器人完成半马:无故障、无摔倒,冲过终点不忘挥手致意
  • 大型科技公司的财报问题:预期可能过高了
  • 矿产还不够,特朗普提议接管乌克兰电厂和核电站
  • 纪念是给无法安息的死者的礼物|一周新书推荐
  • 违规承诺保底保收益!银江集团及相关责任人被出具警示函
  • 关于关税,中方还是两句话,但是换了顺序
  • 渣打:解职鲍威尔会有损美元 提振避险资产
  • 美国经济三年来首次萎缩,关税生效前企业大力囤货导致进口创纪录
  • 长安汽车辟谣抛弃华为,重奖百万征集扩散不实内容的背后组织
  • 荣盛发展去年亏损约84.43亿元,要“过苦日子、紧日子”
  • 四川落马厅官周海琦受审,1000余人接受警示教育
  • 乌议会正筹备战时状态结束后选举相关立法工作
  • 东南亚三国行第二日|两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中越铁路合作机制启动仪式,越南之行圆满结束
  • 瑞典卡车制造商沃尔沃拟在美国裁员800人,以应对关税影响
  • 具身智能赛道前景可期 三大运营商集体布局
  • 荣耀发布MagicBook Pro 16 2025系列笔记本,售价5039.2元起
  • 美联储鲍威尔的生死局:当特朗普关税战的背锅侠,还是保卫美联储独立的堂吉柯德?
  • 2024年增收不增利,华润置地加快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 急于争抢DeepSeek上车的汽车公司能否掀起行业“算法效率革命”?
  • 未来国内更加聚焦于全方位扩大内需,增量政策或已在路上|宏观晚6点
  • 命运与共好伙伴|柬中友好坚如磐石
  • 法国决定驱逐12名阿尔及利亚使馆工作人员并召回驻阿大使
  • 英国3月通胀率降至2.6%,连续两个月回落
  • 光明网评“泉州梦嘉商贸楼不到5年便成危楼”:监管是否尽职尽责?
  • 张凯丽:推动书香企业建设,大力推进企业全员读书
  • 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创一年来最大涨幅 春季房市销售恐承压
  • 泡泡玛特一季度整体收入同比增超1.6倍,海外收入增近5倍
  • 美团小象超市被曝将开线下门店
  • 午评:创指半日涨1% 旅游酒店板块强势
  • 金价涨破3400美元 贸易战和美联储之忧打压美元
  • 谁将主导“视觉大脑”?中国AI的下一个超级赛道
  • 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杰出专家赵殿礼逝世,享年92岁
  • 强硬对峙之下,印巴会听劝吗?
  • 2025年基金一季报划重点!泓德裕泰:平衡流动性和收益性,积极发掘细分投资机会
  • 【光明论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 上海发布一组人事任免信息:狄建忠任市卫健委副主任
  • 世界互联网大会《以普惠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
  • 美国4月关税收入激增逾60%至150亿美元 或创纪录新高
  • 机器人马拉松“跌倒” “大脑与小脑”融合“吃饱”
  • 神十九都带回了哪些实验样品?果蝇等生命类样品已交付科学家
  • 荣昌生物绩前涨超6% 多项成果入选2025 ASCO口头报告
  • 普京与卢卡申科举行会晤,将扩大在飞机制造等领域合作
  • IPO雷达 | 成立不足三年的思格新能源赴港上市:累亏超5亿元,存货飙升还要扩产
  • 理论微课堂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 【专访】周密:加强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降低特朗普极端关税影响
  • 幸福航空停航背后:经营不善、长期欠薪,西安本土航空梦碎
  • 鱼跃医疗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新质生产力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 周末要闻:周一美股期货高开低走 特朗普暂停征收电子产品关税 美伊重启核谈判 多国宣布措施应对美滥施关税
  • 美官员称与乌克兰会谈富有成效,但仍存重大分歧
  • 湖南平江发生翻船事件,致6人死亡
  • 武汉挂牌7宗涉宅地块,起拍总价27亿元
  • 美国3月PPI环比下降0.4% 低于所有预期
  • 英国3月通胀率降至2.6%,连续两个月回落
  • 强生预计将承担4亿美元与关税相关的成本
  • 空客第一季度业绩超预期,维持目标不变
  • 金价涨破3400美元 贸易战和美联储之忧打压美元
  • 一周新车盘点 | 小米推出SU7高性能Ultra车型 2025款小鹏G6正式亮相
  • GPT-4.5功臣遭驱逐!奥特曼盛赞工作出色,美国深陷AI人才危机
  • 以色列刺杀肯尼迪?有人核查了
  • 河南公示:郑州市副市长胡军拟任省辖市委副书记
  • 中国创新药企迎接关税冲击:调整出海方式,盼国产替代审评提速
  • 基本面 | 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6%
  • 《花样年华》黄浦江畔浪漫谢幕,于佩尔也来“打卡”
  • 以色列消防部门:已控制住耶路撒冷山火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单日交易量突破12.8万亿?相关人士:失实
  • 白宫称没接到中方电话,美媒:高估了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力
  • 经济大省“一季报”出炉:五省跑赢全国,这两地增速最高
  • 新华网:权力岂能如此任性
  • 洛宁农商银行董事长李新记因利用职权影响操办丧事并借机收受礼金等被通报
  • “去地产化”阵痛持续,海南机场2024年净利骤降,将发力免税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
  • 福成股份再收警示函:2024年以来三遭监管问询 2024 年业绩持续承压
  • 汽车早报|蔚来李斌预计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占比将超40%;马斯克预计明年下半年将有数百万辆特斯拉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 新加坡万态雨林悦榕庄4月亮相,国泰航空开通乌鲁木齐航线 | 一周旅行指南
  • 美政府提议2026年削减1630亿美元联邦预算
  • 广和通港股IPO背后:募投必要性存疑?市场格局好但产业链话语权是否强
  • 中方将密切关注美方有关动向,并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
  • 如此“对等”|新漫评
  • 长城基金马强:震荡市下,“固收+”配置价值凸显
  • 俄联邦安全局:俄军高级官员汽车爆炸案嫌疑人已被捕
  • 特朗普说克里米亚将留在俄罗斯,泽连斯基:绝不承认
  • 智元机器人也来了,广东珠海具身智能“朋友圈”再扩大
  • 耶伦称关税对美国产生极不利影响 衰退几率显著上升
  • 国铁集团:5月1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250万人次
  • 实探江苏东海水晶城:一年爆卖400亿,谁在捧红“疯狂的石头”
  • THPX: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增长战略面临多重挑战
  • 企业出口转内销面临渠道障碍?专家提出两方面应对思路
  • 三大业务违规!支付机构广东汇卡被罚没948万元
  • 五一深夜动车突停4小时,12306回应:晚点无赔偿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2001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 养老“黑科技”亮相消博会:从助眠到陪伴,扛起30公斤重物也不是问题
  • 日本央行审议委员中川顺子强调谨慎立场 将密切关注关税影响
  • 加拿大驾车撞人事件遇难人数升到11人
  • 约束价格战!专家呼吁制定机动车成本监审规则,防止低价倾销
  • 视频|英伟达CEO黄仁勋到访北京:中国市场对我们非常重要
  • 推动中阿合作“向新而行”,这场论坛在上海松江举行
  • “关税措施非法”,美国12州起诉特朗普政府
  • 五大行同日宣布,将不再设立监事会
  • 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戴维·珀杜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 车建新“翻供”,美凯龙原女总裁被判刑
  • 美国副总统办公室分享了万斯与梵蒂冈高级官员会面的情况说明
  • 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贸易开放
  • 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被查
  • 关键词: